《中國歷史朝代順口溜》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吞六國,贏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歸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都城遷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朝,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亡,楊廣輸李唐,大唐改名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莊,華歆分十國,北宋滅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古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禎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立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朝代是我國歷史的主要排序方式,因為中國人存在著強烈的朝代意識。而新的朝代都是建立在舊的朝代之後,要麼來自繼承,要麼來自推翻後的再建立。
秦始皇掃平六國建立秦朝之後,我國歷代君主開始具有大一統意識,凡有所作為的皇帝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所以我國的歷史雖然分分合合,但總體而言還是大一統。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我國歷史可以分為三皇五帝時代、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三國時期、晉朝、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遼國、西夏、金、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
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帝自此完。
三皇五帝,存在於約公元前2070年以前,活動范圍在黃河下遊流域。實際上,這就是原始部族社會時期,由於當時沒有成型的文字,隻有類似於甲骨文,或者我們隻能從一些器物和化石來推斷當時的狀況,而史料所記那時的歷史,多為人口相傳的故事。
夏朝,約前2070~前1600年,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縣),由大禹的兒子啟建立,是我國歷史上帝王性質從領導服務者到統治專權者的轉變,從此開始專權統治。
夏朝起止時間約前2070~前1600年
商朝,約前1600~前1046年,建國者商湯,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
周朝,約前1046~前221年,周武王姬發建國。其中,前1046~前771年為西周,都城在鎬京(今陜西西安);前770~前221年為東周,第一任皇帝是周平王,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
周朝起止時間約前1046~前221年
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起止時間為前770~前476年;戰國的起止時間為前475~前221年。
春秋起止時間為前770~前476年
戰國的起止時間為前475~前221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秦始皇嬴政建國,都城在咸陽(今陜西咸陽)。
秦朝起止時間前221~前206年
漢朝,前206~220年,漢高祖劉邦建國。其中,前206~8年為西漢,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9~23年為新朝,由王莽建立,都城也是長安;更始帝劉玄(23~25);25~220年為東漢,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
東漢起止時間25~220年
三國,以曹魏為正統,時間起止為220~265年,建國者為魏文帝曹丕,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
三國起止時間220~265年
蜀漢政權起止時間為221~263年,劉備建國,蜀漢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
孫吳政權起止時間為222~280年,孫權建國,東吳都城在建業(今江蘇南京)。
晉朝,265~420年,開國者為晉武帝司馬炎。其中,265~316年為西晉,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317~420年為東晉,第一任皇帝是晉元帝司馬睿,都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六國,304~439年,北方先後建立的十六個小的國傢。
南北朝,420~589年。
其中南朝有——
宋(420~479),劉裕建立,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
齊(479~502),蕭道成建立,都城建康;
梁(502~557),蕭衍建立,都城建康;
陳(557~589),陳霸先建立,都城建康。
北朝有——
北魏(384~534),拓跋珪建立,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後
遷至洛陽(今河南洛陽);
東魏(534~550),元善見建立(這裡的元氏是從拓跋氏改過來的),都成鄴城(今河北臨漳);
北齊(550~577),高洋取代東魏建國,都城鄴城;
西魏(535~556),元寶炬建立,都成長安(今陜西西安);
北周(557~581),宇文覺取代西魏建國,都城長安。
隋朝,581~618年,開國者是楊堅,都城在大興(今陜西西安)。楊堅是北周的大將,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後,統一全國。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開國者是李淵,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
唐朝,618~907年
五代十國,907~960年,共計十個小國後被宋滅:
宋朝,960~1279年,趙匡胤為開國皇帝。其中,960~1127年為北宋,都城在開封(今河南開封);1127~1279年為南宋,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第一任皇帝是趙構。
北宋朝,960~1279年
南宋1127~1279年
遼國,907~1125年,耶律阿保機為開國皇帝,建都上京(遺址在今內蒙巴林左旗)。
大理,937~1254年,段思平建國,都城為太和城(今雲南大理)。
西夏,1032~1227年,元昊建立,都城為興慶府(今寧夏銀川)。
金,1115~1234年,完顏阿骨打建立,有會寧(今黑龍江阿城)、中都(今北京市)和開封(今河南開封)三座都城。
元朝,1206~1368年,孛兒隻斤·忽必烈建立,都城為大都(今北京市)。
元朝,1206~1368年
明朝,1368~1644年,朱元璋建立,都城為金陵(今江蘇南京),後被朱棣遷至北京(今北京市)。
明朝,1368~1644年
清朝,1616~1911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建立,建都盛京今遼寧沈陽),後遷至北京(今北京市)。
清朝,1616~1911年
中華民國,1912~1949年,孫中山建立,定都南京。
中國古代政權的最高統治權力者皆是王或皇帝,由傢族世襲相承(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及其他)構成的“傢天下”的政權稱之為“朝”或“朝廷”,也就是中國的朝代。更換非本傢族繼承人的中原王朝大多都會更改國號及正朔(如年號等紀年方法)。東漢末年之前,隻有被視為正統之天下共主才敢稱朝,分裂時期,被視為正統政權才可以稱“朝”,一般奉在中原的王朝為正朔,非正統割據的稱為“國”。五代十國(“代”為正統,“國”為割據)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就像把中國歷史朝代整合成朝代歌(朝代順序表口訣),一般稱之“唐宋元明清”,而不是“唐宋金元明清”,宋朝是正統爾非金朝。
中華王朝之五路:1、休養生息;2、XX之治;3、XX盛世;4、XX之亂;5、滅亡;一個政權就像一個生命一樣終歸要滅亡,由生至滅的過程,一般可分為生、興、盛、衰、危、亡六個階段,幾千年來中華還沒有脫離輪回,秦朝雖短命二世而亡,秦朝制度卻延續兩千多年。在遠為封閉而大有利於專制政權長存的古代,都沒有“萬年王朝”:最長久的政權莫過於中國的周朝,存在瞭八百多年。政權壽數的一個規律是:越近現代,政權壽數越短。其中穩定統一期:夏商西周;秦漢;隋唐;元明清;割據不穩定期:東周(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
中華王朝之滅亡:朝代更替是中國封建社會進行社會結構調整的重要現象之一。在皇權專制的過程中,必然出現諸王叛亂、外戚專權、權臣篡奪、宦官亂政、藩鎮割據等問題,內憂反叛伴隨外族入侵和內部農民起義等問題。王朝發展到後期就面臨土地兼並,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馬太效應顯現(指的是:),因此很多社會矛盾就很難調節。面對著文臣武將皇親國戚等既得利益者,當政皇帝所能做的就是依勢而為,維持各方勉強平衡,努力讓封建王朝有序運行。直到矛盾越來越大,隻需要一個偶然因素點燃導火線,一個看似堅固無比的封建王朝大廈就徹底倒塌。
兩漢均亡於體制內勢力的惡性膨脹,類似死於腫瘤;秦、唐、明亡於民變,說明王朝末年社會層面已潰敗,相當於器官衰竭;南北朝、五代亡於習慣性兵變,是習慣性流產;兩宋均亡於外患,說明其軍事力量不如人與地緣政治惡劣,類似亂世被殺;清亡於立憲派、革命黨對清廷的失望與絕望,相當於放棄治療。
截止至1912年共和體制在中國確立以前,最高統治權力是以傢族世襲為主的,這些世襲王族的更替組成中國朝代。中國一共出現瞭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那麼你最喜歡那個朝代或者那個帝王呢?請大傢評論區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