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
編輯|觀星
自腓特烈首次宣佈計劃發起東征,到他實際出發之間經過瞭十三年。在此期間各式各樣的事件阻礙瞭著腓特烈出發的腳步,他一再推遲啟程最終招致教皇的憤怒,將其開除教籍。
腓特烈二世在準備第五次十字軍東征之前就宣佈瞭十字軍誓言,但教皇直到1218年底才開始強制其執行誓言。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最初英諾森三世將十字軍東征視為純粹的教皇事業。
雖然英諾森不考慮將腓特烈定為新十字軍東征的領袖,但他暗中鼓勵腓特烈背負十字架,而他的繼任者霍諾裡烏斯三世早在1217年4月就在努力讓腓特烈參與十字軍東征。
直到教會特使珀拉吉烏斯抵達埃及,以及得到瞭他對達米埃塔戰局的第一手記錄之後,霍諾裡烏斯才意識到有必要迫使腓特烈采取行動。
從腓特烈1219年1月12日的回信中可以明顯看出,霍諾裡烏斯曾緊急請求援助,教皇和皇帝都充分瞭解瞭埃及的局勢。
隨後腓特烈承諾瞭一個明確的出發日期,並建議教皇在1218年12月的富爾達會議上召開二次會議,
所有的十字軍戰士都被告知瞭日程安排,教皇對所有沒有在施洗者聖約翰節之前出發的人進行懲罰,將其逐出教會。
霍諾裡烏斯給在達米埃塔的珀拉吉烏斯寫信說,腓特烈將在羅馬加冕後前往埃及幫助基督教軍隊。事實上,腓特烈直到1220年11月才到達羅馬。
然而,加冕之後,他發誓要在之後的8月前往達米埃塔,並在1221年3月派遣援軍。1220年12月,這個消息被送達到珀拉吉烏斯那裡,然而不到一個月後戰局發生瞭轉變。
霍諾裡烏斯敦促珀拉吉烏斯與蘇丹達成短暫休戰,關於休戰的最終決定是由教皇做出的,腓特烈也表示贊同。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腓特烈對自己的軍隊是否可以戰勝蘇丹缺乏信心,
依照前一年對霍諾裡烏斯的承諾,腓特烈在1221年4月指揮巴伐利亞的路易斯率領一支十字軍軍隊。
後來在教皇的緊急請求下,由馬耳他的亨利和帕利爾的沃爾特率領一支四十艘船的艦隊前往達米埃塔支援。此時的腓特烈被卷入瞭西西裡王國的混亂之中。
霍諾裡烏斯又給珀拉吉烏斯寫瞭一封信,通知他皇帝要到1222年3月才渡河。
霍諾裡烏斯沒有因為腓特烈缺席十字軍而責備他,
緊接著1222年4月,腓特烈和霍諾裡烏斯在韋羅利召開會議,第二次會議安排在11月舉行,屆時現有的十字軍領袖耶路撒冷國王約翰和珀拉吉烏斯也將出席。
突如其來的疾病迫使霍諾裡烏斯將11月的會議推遲到1223年3月在費倫蒂諾舉行。
之後腓特烈最終宣佈將在1225年的施洗者聖約翰盛宴上進行期待已久的遠征,
霍諾裡烏斯希望通過這次聯姻最終實現腓特烈的誓言,但新教皇發起十字軍東征時恰逢腓特烈在西西裡島鎮壓薩拉森人叛軍。
盡管在1222年腓特烈取得瞭初步的成功,但戰役一直持續到1225年。期間在1223年,施魏林的亨利伯爵囚禁瞭丹麥國王瓦爾德馬爾。
這一行為可能造成德意志親王與丹麥人之間的嚴重沖突,腓特烈不得不再次請求推遲十字軍東征。
這一請求得到瞭教皇的批準,但相對應的,腓特烈必須承諾十字軍要在1227年8月15日啟程,並拿出十萬盎司黃金交由赫爾曼·馮·薩爾紮。
由耶路撒冷國王約翰和洛桑的傑羅德保管,在皇帝到達阿克後,這些黃金將被歸還。
1226年腓特烈出發前往倫巴第,這次遠征本身是失敗的,但最終結果倫巴第人發誓與皇帝達成協議,為遠征提供400名騎士。
作為十字軍東征計劃的一部分,阿基諾的托馬斯於1227年7月被派往敘利亞,
等待腓特烈自己抵達敘利亞。這次許多十字軍戰士確實到達瞭阿克,在1227年9月出發前往聖地時,腓特烈趕上瞭兩年前自己設定的最後期限。
由於“突然病倒”而沒有履行承諾,並於幾天之內被迫折返。教皇對他生病一事表示懷疑,認為這隻是他拖延出發的借口。
新上任的教皇格裡高利九世並不像霍諾裡烏斯那般對腓特烈寬容,他依照腓特烈先前的誓言立即將其逐出教會。
教皇格裡高利的行為在名義上是非常正當的:
現今腓特烈在加冕為羅馬皇帝時所要達到的目標已經達到瞭大部分:在神聖羅馬帝國恢復瞭王權,他的兒子被選為國王。
在西西裡王國,貴族們被迫服從於他。薩拉森人的問題幾近解決。隻有意大利北部和中部仍是一根刺,但1227年初與倫巴第人達成的協議至少減輕瞭對皇權的直接威脅。
因此他沒有理由再拖延下去瞭。雖然這次十字軍東征沒有得到教皇和教會的支持與承認,但腓特烈依然計劃在1228年5月出發前往聖地。
可由於伊莎貝拉皇後在1228年5月6日去世,出發的計劃被打亂瞭,艦隊直到6月28日才離開港口。7月21日十字軍抵達塞浦路斯的利馬索爾。
次日艦隊駛向敘利亞,從博特龍沿海岸而下,途經貝魯特、西頓和提爾,最後於9月7日到達阿克城。
腓特烈原本計劃在蒙穆薩爾邊界的城堡中安頓下來,但很快就離開瞭這裡,前往位於阿克城和雅法之間的泰爾-庫爾達納村。
在此,腓特烈得知教皇派瞭兩名方濟各會的教士到達阿克城,他們帶來的教皇信中嚴厲譴責瞭腓特烈的延誤,並宣佈他被逐出教會,禁止給予任何幫助。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前的西西裡王國和意大利地區動蕩不安,是阻礙腓特烈二世出征的重要原因。
在西西裡腓特烈面臨的主要難題是,他在西西裡王國的地位這一問題上和教皇的觀點產生瞭沖突,腓特烈認為自己是西西裡王國的合法繼承人。
擁有西西裡的宗主權,但英諾森三世認為西西裡是獨立的封建公國,應當服從於羅馬教廷,王權和教權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另一方面他還需要鎮壓西西裡島上的薩拉森人團體,自亨利六世去世以來他們一直在北非穆斯林的幫助和教唆下不斷起義。
教會是腓特烈在西西裡王國確認宗主權的主要阻礙。腓特烈的父親亨利六世迎娶西西裡的繼承人康斯坦斯,從而擁有瞭西西裡王國的繼承權。
神聖羅馬帝國內亂時,康斯坦斯帶著兒子回到西西裡,繼承王位,並將他置於英諾森三世的保護之下。在英諾森攝政年幼的腓特烈期間,教皇在西西裡的影響力大大增加。
基於歷史經驗,教皇不會放任神聖羅馬帝國和西西裡王國處於同一個人的統治之下,對羅馬形成包圍之勢。
他本人也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借此鞏固自己的地位。為瞭消除教皇的懷疑,王子寫信給教皇聲稱帝國永遠不會與西西裡王國合並或擁有其管轄權。
腓特烈本人也辯解道自己對王子的選舉毫不知情,並承諾神聖羅馬帝國和西西裡王國依然會在各方面保持獨立。但是這些保證並不能使教皇安心。
一旦腓特烈去世,王子亨利將合法擁有德意志和西西裡島的個人主權。島上的薩拉森人自亨利六世死後一直在反叛,並在內戰期間積極支持腓特烈的敵人。
到腓特烈1221年回國時,穆斯林控制瞭西西裡島內陸的大部分山區,包括一些重要的要塞,基督徒被驅逐,他們的土地也被奪走。
日益嚴重的威脅讓腓特烈決心直接解決這一問題,1222年5月,他在賈托對抗穆斯林指揮官伊本—塔巴德。
經過兩個月的圍攻,領導者埃米爾和其基督徒盟友被抓獲處決。然而叛亂仍在繼續,隨後的1222—1224年的討伐隻是將叛軍趕到瞭更深的山區裡。
1223年秋,腓特烈嘗試通過控制傑爾巴,切斷薩拉森人與北非之間的通訊與援助,但叛亂一直持續到1225年。
鎮壓叛亂後,腓特烈將大約一萬六千名薩克森人,主要是身體健全的男性和他們的傢人強制流放到福賈以北幾英裡處的盧塞拉軍事殖民地。
在這裡他們被允許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但相對的他們要繳納一種特殊的稅收。
薩拉森聚集地的存在也遭到瞭教皇的嚴厲譴責,在他們看來,這是對伊斯蘭教及其信徒的公然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