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我對蘇軾的瞭解是從這句詩詞開始的。

在我的記憶裡,中秋節就是看著月亮吃月餅。母親總是拿一塊圓圓的月餅,在夜空下,對著圓圓的月亮,念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然後,一邊吃月餅,一邊想念遠方的親人。

我也學著母親的樣子,看一眼月亮,吃一口月餅,再看一眼母親。因為我的親人都在身邊,母親的悲傷我感受不到。中秋節不過是有一個吃貨節。

難道不是嗎?我們的節日都和吃有關,除夕吃餃子,大年初一吃湯圓,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重陽吃蒸糕。不管是紀念誰還是想念誰,我們都用吃食來表達。

作為一個小孩,太深的含義理解不瞭,但不管吃什麼都是喜歡的。於是,對中秋的期盼,也落實在瞭月餅上。

趁著母親思念傢人,抬頭望月,期盼“人長久,共嬋娟”,我一口吃完瞭四塊月餅中屬於我的那份,又伸出爪子去掰母親的那一小塊,真甜。

母親發完呆,顯得沒什麼胃口,把她的那塊推給我,請我幫忙吃瞭,還說:“不要浪費!”我欣喜地答應瞭,小心吞下又一塊月餅,註意著不掉下一點月餅屑。

吃飽瞭肚子,我才開始回味母親剛剛說的兩句詩:

但願人長久,是希望千裡之外的外公外婆能長命百歲吧?

千裡共嬋娟,是期盼有一天能回到傢和父母團圓吧?

但我的心裡很是不明白,母親為什麼要離開父母跑那麼遠呢?將來有一天我會不會和母親一樣跑很遠,也隻能在中秋時,祈盼月亮把我的思念帶給母親呢?

後來,我也立刻母親出外求學,開學過後就是中秋。學校裡為瞭緩解新生的想傢情節,組織瞭豐富的文藝晚會。每個班級都要組織同學表演節目,可是大傢才認識幾天,害羞又內向的我,躲在瞭人群後面。那些開朗活潑的,自然是爭著搶著往臺上沖。

我們班有個胖胖的女生,也報名表演節目,輪到她瞭,隻見她站在臺上,左顧右盼,捂著肚子哈哈大笑,我們都被她笑得莫名其妙,老師一連聲地催她:“你倒是表演呀,傻笑什麼?”

她捂著肚子邊笑邊說:“我表演的節目是印度歌,就是印在肚子裡的歌,哈哈哈哈……”我們都傻瞭,隻有她一個人在哪裡笑疼瞭肚子。

那時的文藝晚會基本都是以唱歌為主,簡單,不需要工具,不需要人配合,所以唱歌的一個連一個,很多都是清唱,連伴奏都沒有。我們都有些心不在焉,坐在禮堂裡看不見月亮,也沒法吃月餅,就等著晚會早點結束,好去賞月吃月餅。

直到一個男生開始清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字正腔圓,簡直就是明星范!

我的魂一下就被勾走瞭,清雅婉轉的曲調,氣勢磅礴的歌詞,意境深邃,原來這就是母親常常嘀咕的那一首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蘇軾真是太懂我們的心思瞭。

這一年,我忘瞭吃月餅,也忘瞭學校裡有沒有發月餅,隻顧著在腦海中背誦、吟唱水調歌頭。我甚至都忘瞭那個演唱的男生是誰,但他的歌聲一直在我的腦海中餘音裊裊,三日不絕。

直到後來,我聽到王菲演唱這首歌,便開始跟唱,歌詞早已經背熟,隻需要跟著曲調練習就行。

後來的後來,中秋節唱水調歌頭便成為我又一個習慣,當然月餅還是要吃的,畢竟月餅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吃瞭。

小時候珍貴的隻有在中秋當天才能吃到四分之一的月餅,今天已經不稀奇瞭,品種繁多,甜得發膩,甚至於那時的稀罕物百果月餅,成瞭少年們的黑暗料理。

如今,我也到瞭母親當時的歲數,所幸離母親很近,每年中秋都可以團聚,月餅自然是必須有的,但都成瞭擺設,隻是略微嘗嘗,不敢多吃,怕高糖高熱量。

兒子倒是繼承瞭我對豆沙月餅的喜愛,隻是他比我挑剔,支持杏花樓的玫瑰豆沙,其他牌子其他品種一概不要。

有一年他去瞭美國,臨行前買瞭十個玫瑰豆沙帶著。隔一年他走的早,月餅還沒有開始生產,到瞭中秋節想得發慌,找遍瞭當地的中國超市,隻有廣州的月餅,買不到杏花樓的,苦苦哀求我幫他寄。

我說,都是月餅有什麼關系,廣州的月餅也很好吃的,廣式月餅最初就是在廣州制作的,後來才流傳到全國的,你嘗嘗也好的。

兒子搖頭,吃不慣,“我就好這口,這麼小一個願望,你都不能幫我實現嗎?”說著,他發瞭一行詩給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行啊,小子,還會吟詩瞭,雖然是詠重陽節的,但用在這裡還是讓我心酸瞭一番。想著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也是蠻可憐的,就像母親當年。

於是,我去郵局幫他寄瞭十個杏花樓的玫瑰豆沙,花瞭一個月的時間,終於到瞭他的手上,隻是保質期恐怕也所剩不多瞭。

今年我去美國看他,跑瞭十幾傢杏花樓的門店,都找不到月餅,說是六月太早,還沒有開始生產。我不死心,又冒著雨跑瞭一傢,終於看到有幾個奶椰的月餅,擔心兒子不吃,猶豫瞭好一會,才下決心買瞭幾個。結果,他倒是怪我沒多買幾個,奶椰也是吃的,也是,離傢遠瞭,就沒那麼挑剔瞭,是我想多瞭。

兒子像外婆,跑到瞭萬裡之外,也仍然思念著傢裡的親人。隻是由於有時差,我們雖可視頻相見,卻無法同一時刻一起賞月瞭,我的夜晚是他的白天,月亮照見瞭我,就照不見他,就算人長久,也無法千裡共嬋娟瞭。

如今,我們的思念,有著電子的虛擬相助,已經可以安放,隻是月餅依然是我們期盼“人長久,共嬋娟”的代表。

讚! (0)
Previous 2023-09-25 07:59
Next 2023-09-25 08: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