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泻千里
一泻千里,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意思是形容水流迅猛,一下子流到很远的地方,形容形势急转直下,发展迅速,势不可挡。
源于《红楼梦》
一泻千里这个成语最初出现在《红楼梦》中,是用来形容贾母的一番话:“我这一泻千里,倒也不是什么好水,只是自家用着方便罢了。”这里的“一泻千里”指的是贾母家的厕所,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形容形势急转直下的成语。
成语用法
一泻千里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很多场合,比如形容水流迅猛,形容发展迅速,形势急转直下等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
- 形容河流迅猛,如“黄河一泻千里,波涛汹涌”。
- 形容事情发展迅速,如“这个行业近年来一泻千里,发展十分迅速”。
- 形容形势急转直下,如“他的事业一泻千里,一夜之间就破产了”。
- 形容人的情绪激动,如“他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一泻千里,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成语故事
除了《红楼梦》中的故事,还有一些和一泻千里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黄河的人,他在河边看到一块巨石挡住了河流,导致水流迟缓。于是他决定用力推开这块巨石,结果水流变得非常迅猛,一下子就流到了很远的地方,形成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景象。
-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良的人,他在做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努力奋斗,最终成功了。后来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就像一股水流,一泻千里,不停地前进,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